信息內爆帶來大數據“殺熟”
時間:2018-08-08 14:22 閱讀:1209 整理:市場調研公司
近期網絡上很多用戶反映自己遭遇“殺熟”的經曆,同樣的商品或服務,老客戶看到的價(jia) 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。有網友稱,他經常通過某第三方旅行網站預訂某家特定酒店的房間,長年價(jia) 格在380元左右。偶然一次,通過酒店前台他了解到,酒店淡季的價(jia) 格在300元上下,他用朋友的賬號查詢後發現,果然是300元,但用自己的賬號去查,卻還是380元。調查發現,在機票、酒店、電影、電商、出行等多個(ge) 價(jia) 格有波動的平台,都存在類似情況。類似現象受到各大媒體(ti) 關(guan) 注,並被統稱為(wei) “大數據殺熟”。
有人分析,大數據殺熟以前叫“價(jia) 格歧視”,商業(ye) 公司試圖對消費者差異定價(jia) 的行徑,早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廣泛存在。但是,價(jia) 格歧視一般發生在不熟悉的消費者身上,基於(yu) 消費者對商品本身的不了解。“殺熟”則不同,消費者對商家提供的商品越熟悉,越可能挨宰。
大數據殺熟基於(yu) 信息時代信息內(nei) 爆產(chan) 生。加拿大學者馬歇爾·麥克盧漢提出“信息內(nei) 爆”概念。在他的《理解媒介》一書(shu) 中,麥克盧漢說:“憑借分解切割的、機械的技術,西方世界取得了三千年的爆炸性增長。現在它正在經曆內(nei) 向的爆炸(implosion,又譯作‘內(nei) 爆’——引者)。在機械時代,我們(men) 完成了身體(ti) 在空間範圍內(nei) 的延伸,以至於(yu) 能擁抱全球。就我們(men) 這個(ge) 行星而言,時間差異和空間差異已不複存在。我們(men) 正在迅速逼近人類延伸的最後一個(ge) 階段——從(cong) 技術上模擬意識的階段。在這個(ge) 階段,創造性的認識過程將會(hui) 在群體(ti) 中和在總體(ti) 上得到延伸,並進入人類社會(hui) 的一切領域,正像我們(men) 的感覺器官和神經係統憑借各種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樣。”
機械時代,科學技術推動對外部世界的認識,並將這種認識轉化為(wei) 對外部世界的利用。信息時代,這種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利用擴展到了人自身。機械聯結笨重且非連續,信息聯結方便快捷且容易儲(chu) 存。通過信息技術,不但外部資源信息容易調配,而且關(guan) 於(yu) 人的信息也容易儲(chu) 存開發。通過大數據的配備,外部資源開發不斷滿足人的需要。大數據技術需要新處理模式,才能具有更強的決(jue) 策力、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(you) 化能力,來適應海量、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(chan) 。
信息時代,形成了人的外部與(yu) 內(nei) 部兩(liang) 個(ge) 信息利用維度。外部信息利用維度負責資源組合和調配,內(nei) 部信息利用維度負責人的需求整合、開發和創新。從(cong) 有益的角度來看,大數據技術有利於(yu) 創新性地滿足人的需求。通過大數據技術,可以更好地挖掘人的內(nei) 在需求,可以根據人的個(ge) 體(ti) 化特征,定向傳(chuan) 輸消費者喜歡的信息。當前的網絡技術也是這樣,當消費者在一個(ge) 網站購買(mai) 某種物品時,該網站便可能定時向該消費者發布相關(guan) 產(chan) 品信息供其選擇,從(cong) 而節省消費者在網絡上搜索的時間,與(yu) 此同時企業(ye) 也能夠獲得更多利潤。上述操作有賴於(yu) 大數據技術將信息整合、開發,也有賴於(yu) 大數據技術對內(nei) 外信息開發的平衡。
但是,當企業(ye) 所能提供的外部信息少於(yu) 內(nei) 部信息時,就會(hui) 存在“信息內(nei) 爆”現象。外部信息少於(yu) 內(nei) 部信息,意味著企業(ye) 所能為(wei) 消費者提供的產(chan) 品服務已經達到一定的上限,不能再有突破了。這時,企業(ye) 要獲取更多利潤,隻能通過內(nei) 部挖潛獲得。內(nei) 部挖潛意味著挖掘消費潛力。企業(ye) 需要對消費者信息進行更多組合和重新認知,以獲取消費者更多的內(nei) 在消費能力。對消費者有更深入的認知後,企業(ye) 可以針對消費者的這些特征,對產(chan) 品信息進行重新組合,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但是,當外部信息達到上限時,對產(chan) 品信息進行重新組合的能力往往也會(hui) 達到上限,而通過內(nei) 部挖潛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也會(hui) 達到上限。網絡時代,對熟悉消費者的內(nei) 部挖潛往往比對陌生者的內(nei) 部挖潛更方便,所以導致大數據殺熟現象。
麥克盧漢認為(wei) ,信息內(nei) 爆使真實消失了,代之以真實的模擬。從(cong) 消費者角度看,消費的東(dong) 西還是那些東(dong) 西,但它所呈現的形態不同了。大數據挖潛前後呈現不同的形態,最大的不同在於(yu) 大數據挖掘後更針對消費者本身具有的信息進行量身定製,更能契合消費者的認知和使用需求。所謂對真實的模擬,一方麵,指新的信息源於(yu) 原有的信息,但是以信息模擬的方式存在;另一方麵,指新的信息從(cong) 人的信息內(nei) 部挖潛引發出來,能夠更好滿足人的需要。當外部信息開發達到一定上限,不能通過外部信息開發滿足人的需求時,大數據殺熟便會(hui) 出現。
信息內(nei) 爆不但使得真實消失,而且使得意義(yi) 不斷被改寫(xie) 。鮑德裏亞(ya) 指出,當今的內(nei) 爆首先是真實與(yu) 虛構之間界限的內(nei) 爆,這即是意義(yi) 的內(nei) 爆。在大數據時代,人們(men) 通常是在信息中獲取必要的意義(yi) ,形成人們(men) 的經驗知識和某種看法,這就對信息內(nei) 容的真實性提出了要求。大數據事件與(yu) 人們(men) 親(qin) 曆事件之間存在著差異:網絡在信息的傳(chuan) 遞過程中不僅(jin) 吞噬意義(yi) ,而且在拚貼意義(yi) 、製造意義(yi) ,實際上,它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把非真實事件呈現在人們(men) 麵前,這就是電子時代真實和意義(yi) 被瓦解的基本方式。當大數據殺熟持續出現時,人們(men) 對真實的價(jia) 值以及社會(hui) 互動的意義(yi) 抱持質疑。
鮑德裏亞(ya) 曾舉(ju) 過這樣一個(ge) 例子:1971年,美國進行了一次電視直播的實驗,對一個(ge) 家庭進行了七個(ge) 月不間斷的錄像,並連續播放300個(ge) 小時。這一做法的初衷是展示一個(ge) 美國家庭逼真的日常生活。鮑德裏亞(ya) 指出,這實質上是不真實的,或者說這一真實隻能說是一種媒介真實,因為(wei) 一切都是經過挑選出來的:家住加利福尼亞(ya) ,有三個(ge) 車庫和五個(ge) 孩子,有精心打扮的家庭主婦,一個(ge) 標準的上等之家。實際上,似乎在不經意之間,媒介已經顛覆了真實,意義(yi) 也就無從(cong) 談起了。這就是對意義(yi) 的真假界限進行內(nei) 爆的典型一幕。
鮑德裏亞(ya) 把內(nei) 爆與(yu) 外爆一並嵌入他的視野,外爆與(yu) 內(nei) 爆相互替換,社會(hui) 的內(nei) 爆被阻滯,外爆就發展;同樣,社會(hui) 的外爆被阻滯,內(nei) 爆就發展。信息技術正在快速突破,它對社會(hui) 價(jia) 值的衝(chong) 擊將持續存在。但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,人的基本權利需要保障。在個(ge) 體(ti) 獲取信息能力越來越低於(yu) 企業(ye) 獲取信息能力時,個(ge) 體(ti) 傾(qing) 向於(yu) 在已有的產(chan) 品滿足中獲得再次滿足,他更容易被大數據技術所俘獲和利用。避免這種情況發生,需要個(ge) 體(ti) 提升信息技術。當個(ge) 體(ti) 限於(yu) 能力發揮,社會(hui) 應對其賦能,使其有能力在大數據時代與(yu) 企業(ye) 進行博弈。與(yu) 此同時,大數據殺熟與(yu) 企業(ye) 內(nei) 外信息開發不平衡有關(guan) ,從(cong) 大的方麵講,虛擬經濟超出實體(ti) 經濟所能承受的範圍,虛擬經濟中的信息開發不斷向內(nei) 爆發;從(cong) 小的方麵講,避免大數據殺熟,企業(ye) 應著眼於(yu) 開發更多外部信息,通過產(chan) 品創新吸引外部更多客戶,滿足熟悉客戶更多更新的需求。

關(guan) 注公眾(zhong) 號
獲取更多行業(ye) 資訊
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、圖片等資料來源於網絡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。版權歸作者所有,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公海赌赌船官网jc710立場。 如涉及侵權,請聯係管理員刪除。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,公海赌赌船官网jc710(廣州)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。
- 上一篇:企業使用市場調查的正確打開方式
- 下一篇:發展數字經濟,大數據安全是前提